新聞中心
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指出,2018-2020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建設起步階段。2018年5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以下簡稱《兩個計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兩個計劃》使得《指導意見》更具體、更具操作性。作為工業互聯網不可或缺的建設者、參與者和執行者,運營商準備好了嗎?
一、不管有錢沒錢,運營商的網絡建設不能放松
國務院的《兩個計劃》明確要求,各關聯企業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目標,著力建設先進網絡基礎設施,打造標識解析體系,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同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突破核心技術,促進行業應用,初步形成有力支撐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工業互聯網體系,筑牢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適用于工業互聯網高可靠、廣覆蓋、大帶寬、可定制的企業外網絡基礎設施,企業外網絡基本具備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支持能力。其中涉及運營商的工作和時間節點都非常明確,那就是“以全面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目標,著力建設先進網絡基礎設施”并在“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適用于工業互聯網高可靠、廣覆蓋、大帶寬、可定制的企業外網絡基礎設施”。《兩個計劃》雖然并未明確說明“先進網絡基礎設施”具體指代什么,但是我們推測應該是指5G和NB-IoT,以及高帶寬的光纖寬帶網絡。因為這是與工業互聯網相關聯最密切的基礎網絡設施。
當前我國的網絡建設正處于4G和寬帶大規模建設的收尾期,從運營商的角度看,盡快收回網絡建設投資并為未來的5G和NB-IoT建設聚力才是最現實的選擇。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土豪如中國移動家里面的余糧也已經“多乎哉?不多矣!”而且隨著不限量套餐的持續增量降價推廣,運營商的收入增長緩慢,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電信業務收入增速持續回落。今年1-8月,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881億元,同比增長3.3%,增速較1-7月下滑0.4個百分點。如此以來,收入的“奶牛”增長受限,那么運營商未來用于網絡建設的現金流必然受到限制。當然即便如此,特別講政治的運營商還是會不遺余力地加快網絡建設步伐。畢竟工業互聯網是國家戰略,國企性質的運營商不可能逆潮流而動。
工業互聯網電信運營商
二、不管成本如何,先把中小企業專線的價格降低
除了通過改造已有網絡、建設新型網絡等方式升級工業互聯網企業外網絡外,運營商還要開展連接中小企業的專線提速降費。本來建設低時延、高帶寬、廣覆蓋、可定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外網絡就已經讓運營商花費頗多,為了支持工業企業積極擁抱工業互聯網熱潮,監管層還在強力推行專線的提速降費工作。國務院辦公廳8月14日印發了《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方案》明確提出,2018年流量資費實現下降30%以上,推動家庭寬帶降價30%、中小企業專線降價10%—15%。
與以中石油和中石化為代表的“石油石化”等他行業明顯不同,運營商是降價容易漲價難。廣大人民群眾樂見運營商降價,而且是越降價,罵運營商是強盜就越厲害。因為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運營商還有那么多的收入和利潤,而且即便有各種降價,運營商的收入和利潤還仍未縮減。然而專線既然是專線就有其專的特別之處,那就是定制化、高投資和長投資回收期。運營商提供的專線標準價格看似非常高,實際上給予使用企業的折扣非常高,甚至可以打到三折。因為專線的定制化而導致的高建設投資和長投資回收期,使得運營商的專線收益正處于盈虧的邊緣,如果繼續降價,那么運營商虧本的生意還會干嗎?當然,我們相信運營商還會按照監管層的要求降低專線價格,此時降低的或許只能是專線的標準價格,因為折扣價已經很難在降低了。
三、不管風口何時到達,提前先把組織架構調整好
一直以來善于先行先試的國外運營商都是引領通信行業潮流變化的先驅。現在也不例外,諸如Telefonica、Singtel、DT、DOCOMO等正通過企業組織架構的大幅重新調整,結合外部企業并購,順利推進企業創新轉型。比如,Singtel通過一系列并購和內部重組,將企業資源集中打造集團數字生活部;西班牙電信則是根據其自身的六大轉型戰略(數字未來、創新、全球市場、智慧城市、外部資源、垂直領域),主要采取大量外部合作和少量并購方式,來實現戰略目標;DOCOMO通過成立三大事業群,整合所有區域公司,實現企業凝聚力。
以BATJ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大佬都在忙著組織架構調整,而且調整的方向都是瞄準未來的工業互聯網方向。借用騰訊小馬哥的一句話,“互聯網的下半場屬于產業互聯網,上半場騰訊通過連接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下半場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9月30日,騰訊公司的組織架構在時隔6年后迎來新一輪的優化調整,在原有七大事業群(BG)的基礎上進行重組整合,成立了六大事業群,其中突出聚焦融合效應,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實際上,不僅是騰訊,近年來,許多與互聯網產業相關的巨頭紛紛調整組織架構,以適應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 DATA)、云計算(CLOUD)的變革,“ABC”已經成為當今互聯網企業不得不攻下的堡壘。9月13日,小米集團宣布新設立了集團參謀部和集團組織部,并將原先的電視、生態鏈、MIUI部、互娛部這四個主要業務部打散、細分、重構成十個新的業務部,實際上在早在今年7月份,小米就已經宣布組織架構調整,新成立了貴金屬業務部、探索產品部和投資部;9月10日教師節當天,阿里馬老師的“辭職信”不但引發了全球從業者的關注,而且最重要的是成功將阿里帝國的管理權交棒傳遞出去。3月6日,百度宣布正式成立“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mart Living Group,SLG)”,具體由百度“度秘事業部”、百度“硬件生態渠道部”和“Raven Studio工作室”組成。
以上互聯網巨頭們的這番轉變,實際上是為適應互聯網從發展購物、社交等為主的消費互聯網產業,向云計算等面向商業的工業互聯網轉型而進行的組織架構調整。實際上,早在2015年,中國移動就提出了“管理集中化、運營專業化、機制市場化、組織扁平化、流程標準化”的架構調整指導思想。近期,除了今年引人注目的中國移動的銷售分公司、中移建設、中移信息等專業化公司外,最大的變化就是前期成立的專業投資公司著眼投資,通過并購推動架構調整。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也在進行類似的操作。目的就是通過圍繞智能硬件、萬物互聯,在智能連接、物聯網、智慧家庭、新興ICT、金融科技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不斷強化自身的核心優勢,并依靠核心優勢搭建生態平臺,鞏固企業自身和行業整體競爭力。